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黄山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迥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汤显祖)。多少文人曾对他产生了念慕之情,有的游客甚至“爱其山水清沏,遂久居。” 天目山和黄山山脉是我省,也是徽州同浙江、江西省的天然分界岭。主要座落在歙县东北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米),耸立在祁门县境内的牯牛降(海拔1728米),拔起于休宁西北部的白岳齐云山(海拔580米),都是壮丽神奇的“天造画境”。横贯歙县、黄山区、休宁、黟县之间的黄山,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峰峦峻峭,劈地摩天,重岩叠嶂,宏博富丽,是著名的风景胜地。 黄山市 - 所获荣誉2010年12月21日下午,首届“中国休闲创新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黄山市继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和“中国最佳户外休闲城市”奖之后,今再次荣获首届“休闲节会创新奖”和“休闲旅游营销创新奖”,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荣获这次大奖中的重要奖项“旅游景区创新奖”。[1] 黄山市 - 自然条件土壤: 气候: 水系: ![]() 植物: 动物: 黄山市 - 特产茶叶: 香菇: 石耳: 笋衣、笋干: 蕨菜: 徽州贡菊: ![]() 徽州雪梨: 三潭枇杷: 黄山猕猴桃: 歙县金桔: 黟县香榧: 黄山市 - 历史文化黄山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纪,中国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人类就已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山区劳动生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时期,这里就居住着一支叫山越的先民。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这里为会稽郡属地。南朝时开始设置新安郡,郡府搬迁又始终未离开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称新安,其源盖出于此。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诏改为徽州。关于徽州名称的起源,一说因其境内有徽岭、徽水、大徽村等,州则因地得名;另一说赵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对这一地区的失而复得。此二说并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历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时候,就是摘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作为省名的。 徽派文化底蕴丰富,内涵深广,是我国三大区域文化(藏学、敦煌学、徽学)之一,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诸多领域。黄山市位于皖浙赣三省结合部,群山环抱之中,古代徽州历来有“山深不偏远,地少士商多”之说。每当中原战乱之秋,这里就成了藏龙卧虎之地,它既是乱世的世外桃源,又是治世的人才宝库。古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因此历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灿若繁星。《辞海》的单列条目中,徽州名人有50多人,列全国各州府之首。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中进士542人,举人多达1513人,“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四世一品”者并不鲜见。 明清时代徽商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商贾而好儒,“官、贾、儒”三位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历史上各种人才应运而生,学术研究异彩纷呈。例如,活字印刷术创始人毕升,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军机大臣许国(历仕明嘉靖、隆庆、万历)、曹振镛(历仕清乾隆、嘉庆、道光),富可敌国的大盐商鲍漱芳,著名戏剧家汪道昆,医学家汪机、汪昂,徽墨、歙砚高手李廷、李少微,新安画派的创立者和近代著名代表渐江、黄宾虹,哲学家戴震,理财家王茂荫(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珠算大师程大位,近代教育家、学者有陶行知、胡适,音乐家张曙,还有工程技术专家詹天佑、郑复光,孙中山元帅府秘书长、近代法学家徐谦等,都是徽州人。同时,由徽商兴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砚、徽派建筑、徽雕、徽刻、徽剧、徽菜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现已发现地面文物4900多处,其中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45处。直至今日,黄山大地上仍遍布古桥、古塔、古亭阁、古宗祠、古牌坊,犹如一座天然的历史大博物馆。 黄山市 - 行政区划黄山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 黄山市 -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呈逐年稳步加快趋势。2003年生产总值迈上百亿元台阶,2004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147.4亿元,年均增长10.4%,超“十五”计划0.4个百分点。“十五”末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54元,比2000年增长64.4%。财政收入达到12.6亿元,年均增长12.8%,比同期生产总值增幅高2.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1%,比2000年提高2.5个百分点。 黄山市 - 经济结构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23:30:47调整到2005年的18:39:43。“十五”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9%,高出第一产业增幅4.1个百分点。粮经种植比例由2000年的62.3:37.7调整到59.6:40.4。工业增加值达到34.8亿元,工业化率提高到23.6%。化学原料及制品、医药、交通运输设备、电器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到11个,市新城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8亿元。建筑业占二产增加值比重比2000年提高17个百分点。旅游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5年旅游接待量达到1001.3万人次,年均增长12.5%,高出生产总值增幅2.1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达到61.5亿元,年均增长10.7%。 黄山市 - 基础设施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7倍,年均增长36.9%。徽杭高速公路、黄山机场扩建、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一期工程、中心城区防洪二期工程、220KV宁国—万安Ⅱ回线及变电站扩建、农电网改造(二期)、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以及广电中心、新安大桥、广宇大桥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合铜黄、黄衢南(黄婺)高速公路黄山段开工建设。新建县乡村公路1204公里,通油路乡镇达98%,通公路行政村达97%。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1万千瓦。新建国家粮食储备库3个,新增粮食仓储能力7万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新建改建主次干道49条,区、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2.2平方公里。实现移动通讯全市覆盖。 黄山市 - 居民收入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28元,是2000年的1.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158元,是2000年的1.4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提高到22平方米和33.6平方米。5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1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005年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8.8万人、12.5万人和9.9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2.9万城市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整村推进”工程扎实开展,5.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黄山市 - 城市生活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稳定增长。2005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28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551元,增长14.2%。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158元,增长11.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31元,增长9.6%。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0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33.6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加1.0和1.3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1.3%和52.1%,分别比上年下降1.0个和3.6个百分点。 积极实施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增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8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9.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2.5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全市共发放26302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7739万元,比上年增加1786万元。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3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4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3048人;免费职业介绍1.78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全年共保障低保对象13891户,共28825人,同比增长18.0%,共发放低保金2261万元。 居民生活环境日益改善,黄山天然公园的魅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最美、生态最佳的发展目标正逐步实现。 黄山市 - 农业生产2005年,黄山市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4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20.9亿元,同比增长5.5%;林业产值6.1亿元,同比增长5.2%;牧业产值12.4亿元,同比增长1.3%;渔业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4.8%。 适合山区特点的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总播种面积127.0千公顷,下降0.9%,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0.0千公顷,下降1.9%;油料播种面积25.6千公顷,增长0.7%;水果种植面积7.5千公顷,增长5.4%;蔬菜种植面积17.6千公顷,同比增长2.9%;茶叶种植面积46.3千公顷,增长0.8%。 粮食生产基本稳定。全年粮食总产量为34.3万吨,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均保持稳定发展,其中:油料产量3.1万吨,增长0.1%;水果产量6.3万吨,增长11.0%;茶叶产量1.8万吨,增长4.2%;蔬菜产量33.5万吨,增长3.1%。 林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市共完成造林9.8千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8.9千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7.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畜牧业、渔业生产平稳。全年肉类总产量为7.4万吨,增长0.7%,其中猪肉为6.7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1.6万吨,下降3.2%;蚕茧产量0.6万吨,增长6.8%。全年生猪出栏81.5万头,增长1.1%;家禽出栏418.5万只,下降3.5%。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1.7万吨,增长1.7%。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55.1万千瓦,增长5.0%。农用拖拉机1.6万台,增长6.9%;农用运输车4775辆,下降5.8%;有效灌溉面积达4.65万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6万吨;农村用电量4.1亿千瓦小时。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通汽车村数占总数比重上升到90.0%,通电话的村数比重上升到99.0%。 黄山市 - 工业建筑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对经济拉动作用增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4.8亿元,增长1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8.0%,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 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新增22家,年末达209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9.2%,是1997年增长最快的一年,拉动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16.8%;集体企业4.5亿元,增长18.5%;股份制企业13.6亿元,增长26.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0.8亿元,增长33.2%;其它类型企业2.2亿元,增长28.6%。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27.6%;重工业增加值11.9亿元,增长30.7%。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46.9?誜53.1变化为45.4?誜54.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50亿元,增长28.51%;完成新产品产值4.83亿元,增长23.3%。主要产品产量多数保持增长。在列入统计月报的17种主要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13种,下降的有5种。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99.2%,提高0.7个百分点;重工业98.4%,提高1.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2.5,同比上升14.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1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实现利润总额2.0亿元,同比增长31.9%;亏损企业亏损额0.2亿元,同比下降23.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4.8%。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7600万元,增长30.0%;其中实现利润6200万元,增长28.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房屋竣工面积70.2万平方米。 黄山市 - 对外开放改革开放 对外贸易 外商投资实现新突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00万美元,达5303万美元,增长25.9%。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家,合同外资额6338万美元,增长14.1%,新批外商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规模427万美元,比上年净增175万美元。 黄山市 - 交通通讯交通运输稳定增长。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发送量3001万吨,同比增长33.4%。其中,铁路货物发送量15.9万吨,同比下降25.2%;公路运送货物2974万吨,增长33.9%;水运完成货运量11万吨,增长57.1%;民航货物发送量2910吨,同比下降14.3%。全市完成旅客发送量3778万人,同比增长12.2%。其中,铁路发送旅客141.0万人,同比下降18.0%;公路运送旅客3487万人,同比增长14.5%;水运完成客运量111万人,同比下降0.9%;民航发送旅客38.9万人,同比增长4.3%。 邮电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5219万元,同比增长38.9%。其中,邮政业务量8963万元,增长28.0%;电信业务量76256万元,增长40.3%。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4.9万户,增长8.9%;移动电话用户29.5万户,增长18.3%;互联网络用户达到2.9万户。全年订销报纸211.9万份,增长14.5%;收寄函件507.4万份,增长18.3%;收寄特快专递13.0万件,增长46.8%。 黄山市 - 科学教育科技成果 2005年,全市共申报认定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申报认定省、市级高新技术产品16个,各类科技项目100项。申报国家级、省级火炬计划项目各1个。组织申报并通过审定的高新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0家。有4家民营企业科技项目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市48家高新技术企业生产总值26.3亿元,同比增长22.8%,技工贸总收入达25.2亿元,同比增长24.1%。 普通高等学校1所,共招生4218人,同比增长30.7%,其中:本科招生2123人,同比增长71.1%。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10434人,同比增长33.4%。其中:本科在校生4756人,同比增长80.8%。普通高中招生和在校生人数持续增加。普通高中招生7674人,在校学生达20847人,分别增长3.1%和9.7%。普通初中招生24194人,在校学生67560人,分别为减少0.3%和增加3.4%。小学在校学生98601人,同比下降12.3%。小学招生10850万人,同比增长5.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77%。2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586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24所,共招生7777人,在校学生18918人。 黄山市 - 文化事业2005年,申报国家级保护单位名录有九处。《胡开文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徽州三雕》《徽剧》等7个项目中的6项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兴文化产业 2005年末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900余家,其中:网吧156家,游戏厅99家,音像制品198家,歌舞娱乐场90余家。群众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全年共创作排练歌、舞、戏曲、小品40多个,为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其中:《徽州风雅》为旅游定点主题演出共118场,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内外游客好评;《群文风韵》在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暨徽文化节期间调演成功,还举办了黄宾虹诞辰14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广播电视事业 2005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5座,节目5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0.0%,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电视台5座,节目6套,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0%,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2005年,继续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进行。全市新增有线电视光缆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各10个,实现了农村广播常响率达84.0%,广播电视通播率100.0%,有线电视19.7万户,新增2.2万户。为民办实事工程“黄山交通旅游之声广播”在9月正式开播。 黄山市 - 医疗健康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8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6个。医院、卫生院病床床位3934张,增长3.0%。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450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95人;注册护士1623人,增长3.9%。年末全市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188人。年末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05个,床位787张,卫生技术人员754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加强。继歙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后,祁门县又被列为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其中:歙县农村农民参与合作医疗的参与率70.9%,参与率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0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为48.2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在积极组织开展省运会、市运会的同时,大力推进全民健身体育活动。2005年,在全省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共获得12金、9银、14铜。成功举办了“羽妆杯”2005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澳瑞特杯”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等活动。全年电脑体育彩票销售3010余万元,同比增长157.0%。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全年共开展了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的迎新春健身跑、庆“三·八”广播操比赛、全市职工羽毛球、乒乓球赛等10项赛事。 黄山市 - 市树市花![]() 根据黄山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关于办理黄山市市树、市花、市鸟评选活动议案的决定》,歌市采用市民推荐、专家评审、政府审定相结合的方法, 确定黄山松为市树;黄山杜鹃为市花; 红嘴相思鸟为市鸟。 它们均在候选品种中得票最多,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代表性和象征性,得到广大市民的公认。 黄山市 - 发展状况![]() “十五”时期是黄山市经济发展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群众实惠最多的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成功战胜了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开拓奋进,扎实苦干,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增长率呈逐年稳步加快趋势。2003年生产总值迈上百亿元台阶,2004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147.4亿元,年均增长10.4%,超“十五”计划0.4个百分点。“十五”末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54元,比2000年增长64.4%。财政收入达到12.6亿元,年均增长12.8%,比同期生产总值增幅高2.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1%,比2000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23:30:47调整到2005年的18:39:43。“十五”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9%,高出第一产业增幅4.1个百分点。粮经种植比例由2000年的62.3:37.7调整到59.6:40.4。工业增加值达到34.8亿元,工业化率提高到23.6%。化学原料及制品、医药、交通运输设备、电器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到11个,市新城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8亿元。建筑业占二产增加值比重比2000年提高17个百分点。旅游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5年旅游接待量达到1001.3万人次,年均增长12.5%,高出生产总值增幅2.1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达到61.5亿元,年均增长10.7%。 ![]() 三、改革开放成就喜人。 启动实施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试点,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民营化。永新股份成功上市,黄山风景区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投资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试点进展顺利,财政、金融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深化。积极融入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累计利用外资14308万美元,年均增长67.7%。累计引进内资119亿元,年均增长51.1%,其中2005年省外资金相当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达35.3%。200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8566万美元,年均递增21.4%;经济外向度达12%,比2000年提高4.1个百分点。 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7倍,年均增长36.9%。徽杭高速公路、黄山机场扩建、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一期工程、中心城区防洪二期工程、220KV宁国—万安Ⅱ回线及变电站扩建、农电网改造(二期)、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以及广电中心、新安大桥、广宇大桥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合铜黄、黄衢南(黄婺)高速公路黄山段开工建设。新建县乡村公路1204公里,通油路乡镇达98%,通公路行政村达97%。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1万千瓦。新建国家粮食储备库3个,新增粮食仓储能力7万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新建改建主次干道49条,区、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2.2平方公里。实现移动通讯全市覆盖。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28元,是2000年的1.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158元,是2000年的1.4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提高到22平方米和33.6平方米。5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1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005年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8.8万人、12.5万人和9.9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2.9万城市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整村推进”工程扎实开展,5.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黄山市 - 旅游![]() 黄山市最大的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不仅有大自然造就的天下无双的山水风光,而且有大量展现中国古老文化的人文景观。方圆154平方公里的黄山风景区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徐霞客称赞:“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而后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传颂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985年,黄山作为唯一的山岳风光,被评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黄山周围,景观簇拥,风格各异,犹如众星拱月,有风光秀丽的太平湖、“山水画廊”新安江、保持原始风貌的国家级“牯牛降”和省级“清凉峰”两处自然保护区以及我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 黄山市先后在黄山风景区投资6亿多元,极大地改善了景区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条件。现在黄山风景区已经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区。在打好黄山牌的同时,我们坚持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并重,努力做好徽文章,着手开发“两线”(南北自然风光旅游线和东西历史文化旅游线),积极建设“六点”(齐云山风景区、太平湖风景区、桃花源景区、屯溪老街、歙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徽州古民居),并开发了一批新的景区景点。目前,齐云山已跻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列,屯溪老街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黟县西递、歙县牌坊群等一批景点也十分火热。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开发启动。 全市拥有一、二类旅行社15家,三类社50余家;星级饭店58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1家,三星级24家,二星级22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2005年旅游接待量达到1001.3万人次,年均增长12.5%,高出生产总值增幅2.1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达到61.5亿元,年均增长10.7%。旅游业已发展成为黄山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
伦敦 纽约 香港 巴黎 新加坡 东京 上海 芝加哥 迪拜 悉尼 米兰 北京 多伦多 圣保罗 马德里 孟买 洛杉矶 莫斯科 法兰克福 墨西哥城 阿姆斯特丹 布宜诺斯艾利斯 吉隆坡 首尔 布鲁塞尔 雅加达 旧金山 华盛顿 迈阿密 都柏林 墨尔本 新德里 苏黎世 慕尼黑 伊斯坦布尔 华沙 波士顿 达拉斯 维也纳 亚特兰大 巴塞罗那 曼谷 台北 圣地亚哥 里斯本 费城 约翰内斯堡 杜塞尔多夫 斯德哥尔摩 布拉格 蒙特利尔 罗马 汉堡 马尼拉 休斯敦 柏林 雅典 特拉维夫 班加罗尔 哥本哈根 开罗 波哥大 温哥华 布达佩斯 贝鲁特 卢森堡市 广州 西雅图 加拉加斯 胡志明市 奥克兰 奥斯陆 基辅 钦奈 布加勒斯特 曼彻斯特 卡拉奇 利马 开普敦 利雅得 蒙得维的亚 明尼阿波利斯 阿布扎比 尼科西亚 伯明翰 里约热内卢 布里斯班 日内瓦 加尔各答 底特律 丹佛 蒙特雷 布拉迪斯拉发 路易港 卡萨布兰卡 麦纳麦 斯图加特 索菲亚 科隆 圣路易斯 圣胡安 珀斯 危地马拉城 卡尔加里 巴拿马城 拉各斯 赫尔辛基 深圳 圣地牙哥 克里夫兰 大阪 格拉斯哥 内罗毕 布里斯托尔 河内 辛辛那提 夏洛特 安特卫普 多哈 拉合尔 巴尔的摩 吉达 爱丁堡 安曼 海得拉巴 萨格勒布 阿德莱德 科威特城 波特兰 贝尔格莱德 圣约瑟 突尼斯 里加 巴伦西亚 堪萨斯城 菲尼克斯 阿拉木图 瓜达拉哈拉 里昂 基多 圣彼得堡 利兹 圣多明各 圣萨尔瓦多 维尔纽斯 鹿特丹 坦帕 哥伦布(俄亥俄州) 印第安纳波利斯 匹兹堡 埃德蒙顿 塔林 普纳 波尔图 阿雷格里港 奥兰多 歌德堡 马赛 渥太华 科伦坡 卢布尔雅那 特古西加尔巴 里士满 伊斯兰堡 马斯喀特 德班 奥斯汀 贝尔法斯特 瓜亚基尔 名古屋 都灵 南安普顿 密尔沃基 惠灵顿 库里提巴 阿克拉 乔治城
![]() |
![]() |
![]() |
![]() |
![]() |
![]() |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33三维地图】网址www.33map.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33map.net)-33地图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
|
中文名: | 黄山市 |
英文名: | Huangshan |
所属地区: | 中国 安徽省 |
下辖地区: | 黄山市、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休宁县、黟县、歙县、祁门县 |
建立时间: | 公元前51世纪 |
面积: | 9807平方公里 |
人口: | 156万人(2007年) |
地理位置: | 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地处中亚热带北缘 |
友好城市: | 张家界、丽江、瑞典瓦拉市 |
著名景点: | 黄山风景区、齐云山风景区、太平湖风景区、桃花源景区 |
主要街道: | 屯溪老街 |
地标: | 黄山 |
名人: | 胡适、胡雪岩、汪士慎、黄宾虹、朱熹、程颢、程颐、戴震 |
特产: | 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歙县金桔、徽州雪梨、 |
电话区码: | 0559 |
邮编区码: | 245000 |
直辖市 |
|
---|
省 |
|
---|
自治区 |
|
---|
特别行政区 |
|
---|
|
![]() |
广告位3招租(300*60) 300元/月 年付85折 电话:13625689727 |
广告位4招租(300*60) 300元/月 年付85折 电话:13625689727 |